Bitmex CEO:比特幣和電子貨幣的差異是什麼?

數位社會需要加密貨幣。加密貨幣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但真正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和所謂的中心化的 “電子貨幣” 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隨著比特幣現在正式步入其存在的第二個十年,對現代資金的一些根本性變化進行梳理的時機已經成熟,包括人們儲存和傳輸價值的方式,預期在不遠的將來他們都會發生變化。

bitcoin

以下是虛擬貨幣交易所Bitmex的CEO-Arthur Hayes對比特幣和電子貨幣之間的差異的見解:

「得寸進尺」

我認為第一種新型資金是中心化的電子貨幣。這直接來自當前的體系,採用政府(法定)貨幣並對其進行更新,用於數位時代。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我認為不可避免,它將現有中央銀行體系和我們日益企業化的經濟體進行綜合。

讓電子貨幣成為可能的主要現像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已經逐漸適應了將我們的整個私人生活交給企業的這種方式。這麼做可以換取便利和輕鬆,這兩方面我們當然都獲得了充足的供應。但現在,我們接受(或被迫接受)企業發行的貨幣,往往意味著隱私的進一步減少。

對電子貨幣走向的最清晰的展示可能來自微信支付,在中國,微信支付的使用幾乎已經消除了現金。它的運作方式如下:使用二維碼和行動電話,商家從您的微信錢包中扣除信用,而該錢包直接連接到您的銀行帳戶。在您身處市場攤位的同時,人民幣(CNY)立即從您的帳戶中扣除,並記入商家的帳戶。商家得到資金,你取走餃子,使用實體現金的煩惱煙消雲散。

作為一個經常在中國各地旅行的人,其實我很喜歡微信支付。但作為一名在銀行業從業,而且現在以比特幣為生的人,我也知道中心化支付系統的隱私限制。

現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參與者提供的各種行動支付系統在細節上是有所不同的。但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幾乎了解關於您的一切:您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以及您發生購買的位置和時間,而且這可能與他們擁有的所有其他數據相關聯。

同時,我們看到西方政府在受到這種推動時,很難讓我們的企業朋友給予我們的個人資訊。不出所料,公司傾向於遵守這些要求。而私部門支付網路和眾籌平台,則可以因為人們的冒犯性觀點或言論,或是不良行為而將他們逐出。當然並非全都一定不合理,但誰來劃定界線?是他們自己。

此外,從貨幣方面來看,你可以看看:在某個時間點,央行和政府會根據這些貨幣的性質,開始以更實際的方式對企業貨幣的功能進行指導是逐步發生還是突然進行的?我預計,他們採取的方式是委託將成為支付網路節點的商業銀行和大型社群媒體公司,授權他們參與電子貨幣系統和賺取交易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網路的規則可以透過程式碼立即完美地實施。系統中唯一留給低效率或腐敗人群參與的地方將是網路的頂端,當局可以直接向人們發放信貸,立即對每筆交易徵稅,並決定參與網路的人。理論上,您在金融層面的全部存在都可以用這種方式管理。

就是比特幣存在的意義

雖然我剛剛描述的這樣一種貨幣體係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儲存在區塊鏈之上,但不要誤解:它是中心化的,自上而下及接受審查(這意味著如果你與中心化的力量產生衝突,您可能被禁止使用它)。

相較之下,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是點對點的及可以抵抗審查。比特幣透過由自願、獨立和利己的行動者組成的網路運行,他們既不需要也不要求任何好處或許可;交易費用的幾個基點就是他們想要的——而且所有人都可以收取。雖然任何比特幣錢包的公共地址及其交易歷史記錄都是可見的,但所有交易中都不含有任何個人識別資訊。

這意味著比特幣或類似貨幣,可能是社會在私人電子貨幣形式上的最佳希望。我認為,隱私是運作良好的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出於道德甚至心理的原因,公民應該有能力將自己的生活的某些細節保留給自己。

總而言是:長期以來,實體現金一直是隱私方面的最佳形式。但為了獲得更有效和透明的電子貨幣形式,各屆政府將逐步淘汰實體現金。也許比你想像得更快,現金將不再是滿足隱私或其他任何事物的選項。普通公民將領會到比特幣的內在價值,因為一旦現金成為了一種低效而麻煩的方式,他們謹慎地保持和轉移價值的能力就會消失。

對加密貨幣樂觀的理由

比特幣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實驗。然而,經過10年的運行之後,儘管在軟體史上提供了實際上最大的 “漏洞賞金” ,但比特幣協議沒有遭受過黑客攻擊。比特幣是一個驚人的成就,不同的私人個體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當我考慮一個社區的人群如何共同創建一個替代性貨幣體系時,我對於透過集體的、去中心化的努力可以改善我們全球社會的其他層面是非常樂觀的。

即使面對正在集結的各種集中化力量,我也會這樣說:人類分叉貨幣的未來將好於我們貨幣被壟斷的過去,因為一些貨幣只是變得更加方便,而另一些貨幣則變成私密得多。

文章來源:BitMEX (www.bitmex.com)

  • 風險提示:
    本文為經驗分享與資料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依據和邀約。您需謹慎運用相關數據及內容,並自行承擔所帶來的一切風險。
分享到: